《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强调,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耕地保护是“头等大事”,要守好人民群众的“粮袋子”。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严格纪律“护田”、以科学方式“增田”、以标准制度“用田”,准确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秉承“奉法者强则国强”法治思维,以严格纪律“护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土地是万物之“本”,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法律是需要人人遵守的“社会规则”。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国家耕地在现代生活中还是层出不穷,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出台的法律文件发挥了巨大作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保护土地资源法制意识,把法治信仰的“种子”根植人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以法治营造法律耕地保护浓厚氛围。
秉承“不畏浮云遮望眼”创新思维,以科学方式“增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国家连年出台强农惠农富民政策,多举措“狠抓”粮食生产。湖北省恩施州,利用科技高效繁育推广土豆变“金豆”;内蒙古敖汉旗,利用旱作农业系统高产小米打造“好品牌”。现代科技为农户增产量种好粮,成功构建“共富路”。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多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真实需求,引导农户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技术”,进一步助推农民“致富路”越走越远。
秉承“乱云飞渡仍从容”底线思维,以标准制度“用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耕地保护要久久为功,确保耕地总量不再减少、质量不降低。郴州市“草皮镇”800余亩地全部实现复垦复耕变“米粮仓”;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万亩撂荒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复耕变“钱袋子”。一卒之田关乎民生,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如何答好“地谁来种”的时代之问,最重要的是深化思想层面认识。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广泛凝聚起社会共识,普及耕地合理利用知识,“盘活”耕地资源,奋笔谱写耕地合理使用“新篇章”。(黄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