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工作法”,顾名思义就是工作重心下沉,到一线开展工作的方法。践行“一线工作法”,要用好领导干部下访这一渠道。“四下基层”的关键,就在领导干部要下访为群众解忧愁、办实事。
一是解忧愁,聆听群众心声。在“四下基层”中,领导干部不仅仅是身体下访,更要心灵下访。聆听群众的心声,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通过与群众亲密接触,领导干部能够更准确地掌握社情民意,形成更科学的政策决策。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做好群众工作,要把群众时刻装在心上,始终相信群众、走近群众,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敞开大门,和群众做朋友,让群众说出心中的不快,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才能取得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二是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四下基层”的关键不仅在于倾听,更在于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是试金石,检验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担当。领导干部是不是真服务、真干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最能看得清。领导干部要将“解忧愁、办实事”贯穿于工作的始终。通过及时、务实的措施,解决基层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是肯担当,切实肩负责任。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突出示范引领。把工作做到基层,摸清什么事情最着急办,什么环节最难办,带头解决怎么办,推动问题有效解决。通过“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上下协同、各方协力的生动局面,切实提高政策落地成效。“四下基层”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理念,是领导干部走近群众、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种方式。下访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基层实际问题,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实际依据。此举需要更多的担当和责任心,不仅要关注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在实践中,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为人民办实事,推动工作取得更为明显的实效。
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用好领导干部下访这一渠道,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聚焦促发展的“具体问题”、惠民生的“关键小事”、保稳定的“急难险重”精准施策,为群众解忧愁、办实事,才能更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解决民生实事要一线有我、一线去办、一线落实。坚持“我”是定位、“办”是前提、“实”是标准,以“零距离”感受基层“心跳脉搏”的最末梢,以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冷暖”为出发点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实、做细、做深、做透,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加分”,为阔步迈好新征程汇聚起磅礴力量。(杨于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