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并不是指让年轻干部去写文章,长篇大论,会写各种题材的文章;也不是说让年轻干部去学会和不讲道理的群众理论。这是要求当代年轻干部要“文”有科学决策的理论功底,“武”有攻坚克难的实践能力。
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提升决策水平。“能文”,意指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与文化修养,擅长思考、表达和谋划。年轻干部应当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筑牢信仰之基,找准思想之灯塔,补足精神之钙。不断学会分析复杂问题,能够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地方政策法规,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政策边界。进而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还要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条理分明的宣讲政策,动员群众、传达思想和指导工作。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担当精神与攻坚本领。“能武”,意指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担当精神与攻坚本领,擅长落实、执行和破难。年轻干部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面对任务目标敢于冲锋、勇于负责、善于组织动员,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应当具备将理论理论知识、政策文件与基层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精准施策。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碰硬骨头、打硬仗,具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前沿难题的韧性与智慧,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能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同不良风气、腐败现象、错误言行作坚决斗争。
“文”与“武”兼备,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年轻干部当“能文能武”本质在于指出了新时代对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强调年轻干部必须具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能力,能够胜任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的挑战。“文”为“武”提供方向和思路,“武”是“文”的实践检验和价值实现。文武兼备、知行合一才能避免成为只懂纸上谈兵的“空谈家”或只知蛮干的“莽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的,复杂的,这就要求年轻干部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切换角色、整合能力、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能文能武”是新时代赋予年轻干部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年轻干部自身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实践渴望,将“能文能武”作为一种自觉追求,终身学习、不断实践、持续精进。唯有如此,才能扎根基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干事创业中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 冯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