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请”的表达方式横出一世,几乎在各个平台都可以看到的身影,这种表达方式来自电影《罗马假日》中,记者乔·布莱德利邀请安妮公主时的台词“公主请上车”。最近,一网友模仿,要求父亲模仿其口吻对自己说“公主请上车”被拒绝的视频全网刷屏,幽默诙谐。在“造梗时代”背景下,“公主请”的具体表达泛应曲当,这个热梗背后也蕴藏许多关于当代青年的“冷思考”。
深化正念法则。“公主请”之所以火爆,离不开当代青年对情绪价值的热切追求。正念法则类似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指个人的表现会受到暗示成为我们预期的样子。心理学研究表明,重要时刻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很有效用的。比如在社交前先放下猜疑、防御、不安,抱着豁达的心态去交流,支棱起气定神闲的样子,找对了社交气场进程也会更加明朗。人生路漫漫,肩负压力和迷茫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功课,倘若一直在其中徘徊和内耗,难免会迷失方向。学会利用正念法则就很关键,调节心态,每天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保持对目标事件的专注性,那么万事终将如意,好消息也一定会接踵而来。
转化情绪价值。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质是两个能量体之间的流动互换。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无法给他人提供美好的感受和正向的情绪体验,导致难以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可以说,当代人最稀缺的价值,就是正向情绪价值。年轻人对于“公主”和“王子”称呼的热衷,究其根本是其情感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依赖,通过这个称呼来建立起更多的社交联系与互动,并在找寻自我与他人关爱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支持。人生就像是漫长黑暗的大海上航行,“公主请”大概就是当代青年在这条河流上建造的灯塔,他们依靠这些灯塔来寻求生活的慰藉。
内化复利思维。白岩松称当代年轻人比以往的很多代人都开始强调个性。“公主”“王子”称号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代青年的自我指称,这样的称号能展现出他们对于身份认同的渴求,也是年轻一代寻求自身无可比拟性的表现。投资学强调,真正帮助积累财富的是复利思维的应用。“公主请”的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意义更加重大。它的产生和传播表明,网络称呼词在网络人际社交定位的基础上增加了调侃自嘲、乐观自我鼓励和认同功能。一个小小的称呼是青年们正向暗示的起点,也是达到自我成长与进阶的关键。通过“礼”的形式获得力量,强化人格塑造,踔厉奋发,努力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卓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