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把握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内涵 为发展“插上双翼”

2023-12-12 14:32:27 | 来源: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南浦街道梦笔社区

新华时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把钥匙》强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逐渐形成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文明逻辑。党员干部要把人文和经济相结合,让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两个“齿轮”互推互进,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文化发展“插上双翼”。

以人文经济为支点,推动文化继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泱泱华夏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提供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为经济高发展提供了“启动力量”。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想、见行动,汲取思想上的“传家宝”,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元素”,充分激发文化的“软实力”,把文化成果转化为推进文化振兴的动力,走好文化“传承之路”。

以人文经济为动能,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华夏文明之所以绵延数千年并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瑰宝”和浩如烟海的“遗产”。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精华”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发展工作的“宝库”,承载着强基固本、传承发展的“使命”。只有深挖传统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员干部要做好文化学习、领会、转化“三篇文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会贯通起来,将传统文化转变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文化”,让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走好文化“共赢之路”。

以人文经济为核心,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中华文化如同一条奔流长河,需注入源源活水方能奔流不息。只有充分发挥人文经济的撬动作用,将人文要素转化为推动文化创新的“源动力”,以产业链条、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等方式为助推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才能汇聚“人文经济之力”,打出文化发展“组合拳”。“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员干部要凝聚文化发展之力,以“步履不停”之姿,在传承中不断探索文化创新,让文化展现出“万千气象”之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打开“机遇之门”,走好文化“创新之路”。(杨丹婷)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