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文明是延续一个国家精神血脉的“支撑点”。党员干部要抓住“关键点”,深入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使“多彩”文明交织融合,让“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抓住“平等”关键点,让“文明种子”落地生根。文明没有孰优孰劣的分别,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特色,共同构成了世界文明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人类文明虽然各有不同,也各有缺陷,但是在价值上都是等价的。每一种文明都是历史的沉淀,蕴含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党员干部要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联,增强文明与文明之间差异性的认同感,在平等、包容中倡导共同发展进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让“文明曙光”照亮前程。
抓住“包容”关键点,让“文明茎脉”固本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差异化,不是“文明冲突”的理由,而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只有拓宽包容的“朋友圈”,让不同的文明互动交流,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美美与共”的和美景象。“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要秉持“包容”之风,架起互鉴互学、携手前行“连心桥”。党员干部要以“包容”的态度主动对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涵深入了解,从不同的文明中寻求“精华”,深耕“文明之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抓住“互鉴”关键点,让“文明繁花”竞相绽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有搭起文明互鉴的“桥梁”,让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兼收并蓄,才能让“多彩”文明进行交织融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与其他不同的文明“取长补短”,时刻保持旺盛“活力”。党员干部要在文明互鉴中和谐共存,相互包容、彼此交流,让文化交流“活起来”“动起来”,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价值,使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薪火相传。(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