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近些年来百姓对电视剧角色的评价中不难发现好干部的标准,例如电视剧《人世间》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敢讲真心话、敢啃“硬骨头”的周秉义。但现实中部分基层干部思想不正、抓落实不具体、不深入的现象依旧存在,种种行为不仅不利于个人发展,更严重滞后了基层的发展。将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是实现基层干部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多理解,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初心使命。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一方面基层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点,乡镇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需要在一线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有时会思想麻痹、行动瘫痪,但另一方面良好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坚定人民就是江山的信念,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判标准,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中国共产党人能历千难而前赴后继、涉万险而勇往直前,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和人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成就伟大事业,赢得人民的拥护。
多观察,侧耳倾听民声,俯身了解实情。基层是学习知识的图书馆,是施展才干的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从这个角度而言,基层干部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要想希望变现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工夫。首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不论是初来乍到的还是扎根已久的干部都需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于村社的基本情况,例如居民人口数、特殊人群分布等要做到了然于胸。其次,要直奔矛盾和问题去。在田间地头交群众伙伴,做群众的知心人,知晓急难愁盼、亟待解决的民生大事。最后,要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人民群众蕴含着无尽的聪明才智,他们在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的“真知识”、总结的“金点子”、闯出的“新路子”,往往能为解决共性问题提供启示。作为基层治理的“螺丝钉”需要“拧紧”民心民智民力,方能稳定人民心中的那杆秤。
多琢磨,创新基层治理,激活发展动能。大到国际竞争,小到基层治理从来都是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保守残缺不能满足美好期待,革故鼎新才能探索未来成就。处于大数据、互联网的当下,更需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找寻新点子、新方法。创新基层治理,让管理和服务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基层管理需要科学的方法,管得太死,一潭死水;管得太松,则波涛汹涌。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审时度势、有的放矢的管理。同时,积极开展线上服务,开发便民服务平台,推行“好差评”“为百姓办实事”网络问政等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提升群众工作生活便捷度。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统筹规划,拥有强大影响力、生命力、变革力的基层治理体系终会在不断发展中破茧成蝶。(陈秋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