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彰显的根本立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为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智慧经验和科学启示,是广大干部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价值选择和根本遵循。
让宣讲形成燎原之势,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应该传播到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已经成为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政治领导、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重要方式。广大干部要当好党的方针政策“广播员”和“解说员”,既走向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也深入炊烟袅袅的乡村原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群众解开思想上的“扣子”,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调研变为务实之举,使党的难题堵点在基层找到答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想要解决好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发现的各类“疑难杂症”,就必须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调研“金钥匙”打开了一道道高质量发展的“闸门”。广大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脚力、眼力、脑力并用。破除“我认为”的思想桎梏,把“为什么”贯穿调研始终,不管是成功经验,或是失败教训,或是推动落实,都要以扎实的作风沉到火热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走入群众家中把情况摸清摸透、把问题找准找全,助推形成较为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落地为具体措施。
让信访解决迫切之需,使党的民主实践在基层充分发挥。信访工作是对接民事的“桥梁”,是连通民心的“纽带”,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问访”。广大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学会换位思考,敢于较真碰硬,勇钻“矛盾窝”敢啃“硬骨头”,与民之所忧感同身受,才能让群众问题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卸掉群众的“思想包袱”、打开群众的“心结”,擦亮信访工作“人民满意”金字招牌。
让理论生出有效之策,使党的干部队伍在基层淬炼成钢。“群众在哪,我们工作的现场就要在哪;问题在哪,我们整改的现场就要在哪”。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才能掌握实情,只有心与民相近,情与民相通,才能和群众“同频共振”。广大干部必须强化实干意识,弘扬实干精神,落实实干作风。到基层一线去磨砺,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既可以织密党群“连心网”,更能画好干群“同心圆”,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刘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