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区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者是实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也是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
树立公仆意识,主动接近群众。要做有温度基层工作者,不能自带“有色眼镜”看待群众。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真正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把人民的期盼装在心中。坚持心存责任意识,才能有担当,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时刻关心群众安危冷暖,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老百姓着想,多给他们一点心灵上的慰藉,多一些亲情上的交流。对群众说一句贴心话、办一件好事,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感动,并从中感受到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真正的做到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立足本职、兢兢业业,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
融入群众,做理解群众的贴心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各项工作落实的第一线,条件差、工作杂、任务多是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要求基层工作者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要实现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的统一,既要熟知国家政策,又要俯下身去去调查、去研究,了解群众需求,掌握实际情况。基层工作是细节的、具体的,它没有完善的、统一的工作方案,民生工作是否深得民心,老百姓是否满意,与基层工作人员的态度密切相关。只有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用心为老百姓服务,才能让老百姓在小生活中有大感受。基层干部须甘于、勇于担当一根“针”角色,用心服务、诚心落实、虚心实干,把这根针磨“亮”,在基层发光。
锤炼过硬本领,夯实成长成才之基。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做好群众工作,走好“最后一公里”,更应该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基层工作者,更应增强“事事关己”的责任感,秉持“造福一方”的使命感,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基层工作不仅要会工作、会办事,更重要的是会用新事物、新科技来进行调查研究和工作,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多学多做,多干多练,学习了解辖区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基层工作的内容方法等,从基层的走访中、与群众的家常话中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求,在一次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多扛重活,多打硬仗,在基层实践中提高自己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基层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要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要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王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