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门”到“机关门”再到“农家门”,很多年轻干部无论是学历还是理论水平都很高,但到基层后不够接地气,比如在直面老百姓的时候,会出现干部说的老百姓听不懂、不爱听,老百姓说的干部听不进去,弄不明白的情况。年轻干部要走好基层路,不妨多些“土味”在身上。
多说一说“土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年轻干部善于写文章,但向老百姓讲政策谈法规时口若悬河,空理论、大道理让老百姓摸不着头脑。作为年轻干部要少讲“官话”“套话”,多讲“土话”“实话”,多拉拉家长里短,才能拉进与老百姓的距离。要真心接近老百姓,诚心对待老百姓,老百姓才会把你当做自己人,做起工作来就会顺畅。
多走一走“土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工作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大家的需求来做我们的工作。”基层一线是倾听民心、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阵地,年轻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一线、下到田间地头,亲身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多与老百姓交朋友,热心于老百姓的琐碎杂事,才能读懂老百姓急难愁盼困难问题,才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汲取为民服务的奋进力量。
多用一用“土法”。基层是磨砺政治素养、培育新思想的大熔炉,也是锤炼实践能力、展现新作为的大舞台。年轻干部要努力让自己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克服基层工作中的种种困难,让自己的本领不断得到提升。在基层工作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放下“花架子”,甘当“小学生”,学习老百姓的创造思维、务实作风、朴素情感。要用老百姓最常用、最直接、接地气的“土法”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学习“土方”的过程中,补齐经验不足的短板,找到干好基层工作的诀窍。(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盐仓街道 陈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