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网格越来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矛盾的汇聚点。实行网格化管理,要围绕“为民、便民、惠民”目标,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整合现有网格服务管理资源,切实加强基层基础性工作,实现“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突出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网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对基层网格化治理的全面领导,有助于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引导力、思想引领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网格化治理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要坚持党建带群建,将党组织设置和“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在网格队伍中合理设置党员干部比例,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切实把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当成“最大的事”,确保网格服务在党组织领导下高效开展。
强化科技赋能,探索“智慧”网格。科学技术是网格化管理高效运转的核心动力。网格化管理要主动适应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数字转型,打造“覆盖全面、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各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全面汇聚社会治理相关数据。以科技支撑的“互联网+”网格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自治率,享受技术发展带来的“治理红利”。
健全工作机制,编制“严密”网格。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是保证网格化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设立网格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规范划块”,而是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针对“管理权限不足”等问题,要加强网格队伍建设,建立例会制度,及时梳理、讨论、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定期检查各级网格员的履职情况,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鼓励各部门将本条线的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体系,促进基层有序治理。(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墩乡人民政府 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