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聚民慧民力,赴乡村伟业

2022-10-14 14:16:52 | 来源: 中廉在线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振兴乡村也是当下重要的思考之一,新的百年目标也必将提更高的期许和要求。

凝聚群众智慧,激发乡村活力。历史深刻地告诉我们,那些忽视群众力量小觑群众智慧的人,最后都失败了。一个群众的智慧是有限的,当无数的群众迸发出一个个小智慧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从群众利益出发,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群众期盼出发,从群众实际出发,集群众智慧办群众事,在乡村振兴政策和制度上要更接地气,要因地制宜,要上下并通,要开拓创新。激发乡村活力并不是单纯靠政策靠资金,要明确建设美丽富饶乡村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核心、守住底线,要分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多做广泛宣传和正面引导,要杜绝“我觉得”、“我认为”、“我为了大家好”这种狭隘的个人思想,多听取群众意见,多听听乡村“土专家”的建议,集群众智慧之精华,立乡村振兴之伟业。

摒弃陈旧思想,发挥乡村潜能。乡村并未一定是要山水田园,也可以很现代化,没有人会抗拒更便捷更现代化的生活。当前乡村振兴是个大蓝图,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副画,或诗意、或童话、或风光、或科技,作为执笔人不能带着固有想法,不能一横一竖都是绿,一勾一点都是蓝,可以是绿中带蓝,蓝中带绿,亦或者更多姿多彩的颜色。农村土地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近九层半,这广袤的土地应该有更多的利用,在保证耕地总面积的基础上,对闲置地、非生态林的山林地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再利用。现代化的基础是工业化,适当的调整可利用土地,引进劳动力需求大的轻工业企业,真正意义上实现家门口就业,解决了家门就业问题能间接解决许多社会性问题,如孤寡村、空心村、薄弱村等问题。

人才要留得住,更要送得出去。没有梧桐木哪有凤凰落,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我们通常仅思考人才要引得了更要留得住,极少思考怎么引、怎么留,留住之后呢?人如水,水越活越清澈,要有更好的梧桐木政策,要建立更完善凤凰台制度,要给那些扎根乡村奉献青春的年轻人更好的平台,更广茂的前景,要人如水一般,要留得住,流得顺畅,更要流得远。乡村振兴人才要像“一滴水”的循环一样,从农村来到农村去,走出农村还思农村。

乡村振兴是个大蓝图,每个人都可以在大蓝图上增姿添彩,可以是笔、可以是纸、可以是墨、可以是彩,定位自己的角色,然后为之不倦奋斗,为下一个党的百年伟业夯基筑垒。(徐本立 福建省连江县蓼沿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