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党管人才谋发展,治国安邦人为先。“国家致治之本,首在得人。”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从毛泽东强调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到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人才工作重要指示,人才始终是支撑和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既要刷新人才理念,以辩证的眼光识才,又要革新人才机制,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才能让人才引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选人育人新氛围,尊才重才新风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挥人才的作用,首要的就是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和环境条件,营造重视、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我们既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估机制,加大发现识别优秀人才的力度,因地制宜盘活人才“资源储备”,又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等,给予人才足够的信任、包容与空间,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为人才扫清后顾之忧。
信息技术添动能,高新手段助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打造新时代下的科技强国和人才大国,我们在发展高新技术的同时,更要善于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技能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库,通过对技能人才的教育背景、科研兴趣、思维方式、专业方向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采取多样化、多元化、灵活性的方式方法进行培养,加强高技能人才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形成“产业促人才,人才促产业”的良好生态。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三个精准”激发人才“量”变,努力做到“引才有政策、育才有良方、留才有温度”,从而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良好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核心动力”。(吉林省双辽市委组织部 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