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强调民族工作的:“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莪山畲族乡,这个浙江省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色马甲,活跃在在岗亭、田间、竹林、甚至垃圾堆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石榴红志愿者。
他们是“疫”往无前的逆光,驱散阴霾,让每一颗“石榴籽”透出“平安红”。疫情之下,使命至上。在一次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遭遇战中,一批批志愿者组成的“党员先锋队”主动奔赴,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核酸检测、卡口盯防、场所消杀的第一线。齐上阵的“父子兵”,主动请缨,自觉担起全乡物资保障、运送装卸等脏活累活;共抗疫的“夫妻档”,精诚协作,用汗水诠释了当代青年的战“疫”力量;总动员的“全家福”,日夜轮岗,用真情牢牢护住莪山大门……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星星之火汇聚成抗击疫情的燎原之势。
他们是默默奉献的荧光,守护赤诚,让每一颗“石榴籽”透出“幸福红”。“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为应对三伏高温天气和劳动力缺乏带来的影响,以确保粮食生产、晚稻丰收,石榴红志愿者们头顶烈日,卷起裤脚,俯身弓腰,深入田间地头抢插晚稻秧苗、除草施肥,在水田里娴熟地忙碌着。“群众在哪里,为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石榴红志愿者的内涵从助人为乐,发展到抢险救灾、助孤扶老、文明创建、美善治理、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我申请”“我报名”“我有经验,让我上”......一格格画面定格着“无名志愿者”最美的身影,和“畲汉一家亲”最真实的剪影。
他们是奇思妙想的火光,妙语连珠,让每一颗“石榴籽”透出“创新红”。在石榴红志愿队伍里,有这样几个小年轻,爷爷奶奶都亲切地叫她们畲娘子。“打竹板、震天响,畲娘子几个走上前,要问今天说什么,说一说......”她们有的是正在怀孕的宝妈,有的是刚毕业的基层新生,有的是忙碌的饭店老板娘,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背景,但有同样的热情、同样的担当。畲娘子宣讲团成立以来,她们每天至少保证2个小时的理论学习,为了做到内容的精准性,她们常常会为了寻找合适事例花费几个小时、翻阅数十件资料。从“要我讲”到“我要讲”,畲娘子宣讲团把来自畲乡的泥土声带上了微信、报纸、电视台,”土味“宣讲真正说到群众心坎上,创新理论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榴红志愿者正如落在畲乡里的一束光,栉风沐雨,不知疲倦,只为给千家万户送去光的温暖,让石榴红进“浙”里的每一寸心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选调生 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