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将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进行较好的融合,这不但要求我们较多的在工作之余进行思考,还需要我们反复的将思考的成果在工作中进行实践,进而实现突破,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便是一次思想与现实结合完美例证。同时,通过改革开放也能够发现,思想的巨大解放能够带来重大的发展,而重大的发展又能够坚定解放思想的决心,并进一步促进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和实践的创造彼此不可分割,彼此又相互促进。正是二者的共同进步,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来巩固充实,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突破固有教学方法的束缚,不断探索能够满足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就应当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解放思想、突破旧有思想束缚的根本前提在于自己心中的思想。它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持续的学习慢慢积累而成的。要想成功实现解放思想、达成实事求是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大脑能够始终跟上时代、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
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具有根本性的不同,这一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传播知识,工作中所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孩子。正是这种区别使得教师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保证自身的道德修养处于较高水平,从而防止为学生带来不利影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1600多万教师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用一支支粉笔保障着全世界最庞大最复杂的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并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拥有源源不断的后续人才。对于教师而言,爱国、爱校、爱生、爱岗都是基本的素养。除此之外,在如今的新时代,教师还应当使自己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潜移默化的引导,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个教师需要长期积累并逐渐加强的。一个人从出生后,自幼儿园时代开始,就被每一位父母托付给了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教师始终是一个人的精神引领者。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并喜欢模仿的阶段,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就目前而言,无论各行各业的人,在谈论师德时,往往会将教师的行为举止作为衡量其师德品行的第一要素,却忽略了对教师内在文化素养的关注。通过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大家往往都会将是否热爱教育这一事业作为最核心的师德品质。例如孔子所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以看出,热爱教育并且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才是一个教师是否具备师德的最核心的体现。如今在新时代下,教师师德的另一重要体现在于是否关爱学生,是否能同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学生,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同孩子们一道成长。而不是像过去的教师爷一般,颐指气使。(黄龙 四川省江油市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