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天,脚踏地,顶天立地,就是工人阶级!”新中国的诞生与建设无一不凝聚着工人阶级的勤奋和汗水。他们用高超的艺技、不懈的努力,为共和国的发展谱写出华美乐章。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们年轻人要“加油向未来”,要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履职尽责,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工人不仅是企业力量之基、活力之源,更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复兴大业的中流砥柱。建国之初,“铁人”王进喜、老英雄孟泰,这些榜样完美诠释了“咱们工人有力量”!他们用拼搏忘我的战斗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热情点亮了一个时代,激励着工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在当下,无论是带领中国高铁实现“技术突围”的匠人李万君,还是立足本职岗位搞专利研发的“金点子大王”卢江海,他们凭借自身本领,将普通的金属,桥达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这些大国工匠不仅为企业带来重大利好,更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国家创新力显著增强。
中国工人重拾大旗,首先当脚踏实地学习技术。“一招鲜,吃遍天”“技多不压身”“有了金刚钻,揽得瓷器活”这些从满生活智慧的俗语无一不启示我们:学好知识和技术,使自我强大,身怀本领,就可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身行事。当前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充分暴露出其技术匮乏的严峻现实,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因才是促进事务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使扎根社会不再遥远,使仰望星空不是奢求。正如工人发明家孔利明,他立足本职工作,刻苦专研,勤奋努力,踏实学习技术,扎实搞好创新,20多年来为宝钢解决各类设备疑难,主导工艺改进,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这不仅使他得以安身立命,更是彰显了个人的价值与才干。
中国工人重拾大旗,还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国制造精致异常,产品形象深入人心,其之所以可以“称霸百年”,与德国重视职业教育密不可分。他们重视以人为主导的生产,通过国家扶持、法律保障、政策倾斜、财力补贴等各项手段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技术创新,历练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为豪的劳动者,为德国在经济危机中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成为其一枝独秀的答案。我国也可充分借鉴别国经验,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制度,让中国工人成为我们挺立不倒的依靠。
每一位工人都应有坚毅的目光、倔强的神态、灿烂的笑容,他们需要安身立命、有尊严、仰望星空。唯有工人脚踏实地学技术,国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方可促中国制造化蛹为碟,突破革新。(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