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既是党对青年一代的希望,也是当代青年不懈努力的方向。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培养和践行担当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挑起大梁、书写华章。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谁的青春没有泥泞?谁的生命诗卷上,没有一首含泪的诗?在爱岗敬业好青年当中,在2022年“中国好人榜”上,无论助人为乐陪伴失明老人20余载的“小拐杖”常皓,还是危急时刻英勇跳海救人的浙大学子吕诗雨;无论投身养老事业用爱陪护百名老人的创业青年康轩浩,还是疫情期间驻守城市“后防线”的90后抗疫先锋朱国栋……他们无不是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青春的意义。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响应党的召唤,以80、90、00后挺身而出成为抗疫志愿者的主力军,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代表。在新时代国家建设的浪潮中,有志青年秉承家国情怀的大局观勇立潮头,冲锋在国防、科研、医疗保障、疫情一线等各条战线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挥洒青春、贡献力量。
“修心要修志,志存当高远”。有一句话流传甚广: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青年要不断系统深入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
漫漫征途 唯有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正在以斗志昂扬的姿态、奋勇拼搏的精神、卓越创新的能力,积极投身到党和国家事业中,展现了开放自信的青年形象,展示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年担当。(房志超 李金平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