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对徐淙祥家小麦喜获丰收表示祝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的“拉家常式”的回信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国“粮”策,是喜获丰收的美景“粮”辰,有钱挣、得实惠的农情“粮”心和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的科技“粮”方。
共绘美景“粮”辰,守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强基固本。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衡,质量不高,靠天吃饭,人多地少,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使得人地关系面临挑战,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到地方不断提高耕地保护战略意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就是守护国家命脉的安全线,就是端稳端牢14亿人口明天的饭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采取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力保耕地数量、久提耕地质量、严管耕地用途、深挖耕地潜力,为保证粮食有效供给提供可靠保障,强基固本稳粮仓,共绘“粮”辰美景图。
捧出农情“粮”心,为农民铺好“稻”路,努力奋“豆”,“麦”向丰收。农情连着粮情,粮情连着民情,民以食为天,农民是种粮的主体,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必须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多获利,农民种粮能得利,积极性才有保障,粮食生产才能不打摆子。今年,中央财政推出支持粮食生产一揽子政策,通过最低收购价格给种粮农户“兜底”,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稳住农民种粮信心、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将支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向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和收购环节补贴力度,实施农机购置农机产品的补贴比例提高至35%,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实现粮食全年丰收的第一场硬仗。
善用科技“粮”方,以技术助农兴农,藏粮于技,提质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让有限的耕地实现粮食安全目标,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向土地要粮,向科技要粮,“藏粮于技”要靠不断创新粮食增产技术来保障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从稻田间的无人机播撒农药,到智能滴灌技术灌溉种子“芯片”茁壮成长,从“网红+农产品”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营销模式,到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懂技术、懂市场、懂经营的种粮能手、年轻新农人……科技的“粮”方给农业插上了“翅膀”,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了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开创了农业现代化新局面,让农业不断提质增效。(张大龙 吉林省双辽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