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作为干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紧扣“建、管、用”关键环节,抓实基础保障、严格专项审核、精准结果运用,促进干部人事档案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一、标准数字建档。夯实采集基础。遵循《干部人事大干工作条例》,梳理形成8个审核风险点及处理办法,对照“全、严、准、细、齐”标准,多轮核查干部档案材料完整性、分类整理正确性,补充完善鉴别必备归档材料,确保材料收集信息真实、完整、规范;严格专审标准。组建工作专人,全覆盖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准确认定;精准数字扫描。逐卷逐页对电子档案进行审核,对图片模糊、信息录入错误、材料归类不准等问题当场纠正,确保扫描图片清晰、数据准确、装订规范。
二、科学规范档案。强化组织保障。建立材料收集、整理、鉴别归档、查(借)阅、转递、保管保密等制度,形成“入库审核、日常审核、专项审核、任前审核”常态机制,严把档案“入口关”;集约化规范管理。着眼未来十到二十年档案容量,按照“四室分开”、“八防”要求,高标准、科学化打造500平米档案专用办公房。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三、精准查核用档。前置政治预审。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档案在干部选任中的基础保障作用,突出酝酿动议前的政治素质预审,将预审结果作为人选的首要条件;严把任选专审。严格落实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制度,精准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为知事识人、依事择人提供重要支撑,堵住“带病提拔”漏洞,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综合干部基础信息、考核奖惩,对干部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干部精准“画像”,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供重要参考。(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委组织部 刘凯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