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022-06-22 16:06:12 | 来源: 中廉在线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一次又一次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品读新中国成立史,我们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这饱经磨难的神州大地上,建立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回望改革开放史,我们党敢斗争,善于斗争,充分发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上而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关头,艰难险阻面前,正是凭借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精神,党和国家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在这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斗争精神。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人民对幸福的期待中继续求索。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多年前。正因如此,风云激荡的年代,更加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弘扬和发展伟大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敢字为先,告知我们发扬伟大斗争要勇敢和果敢。斗争本身就意味着和敌人、困难、敌对势力等作战斗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万事开头难,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与困难作斗争,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拿出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气魄。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没有勇敢拼搏,怎会有斗争的胜利。正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一开始也是不被普罗大众所接受,但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们敢于与其他主义的拥护者作斗争,真理越辩越明,正因如此,一百年前,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并“扎下根”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正是有敢为的执行力,一次又一次的斗争才取得了胜利,共产主义事业才得以一步又一步地向前迈进,敢为真乃斗争之本色也。

善于斗争,善字为先。斗争不仅要讲究勇敢果敢,同时也要在明方向懂策略的前提下进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斗争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未来仍有斗争。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党、国家和人民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一步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勇毅前进,朝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断前进。故而,斗争需要有指南针,更需要拿着指南针的掌舵者,我们党历代领导人者充分发分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各级党政领导在其辖区内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在自身的工作上,面对困难要斗争,面对危机要斗争,但不能盲目地斗争,要练就一身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的本领。在正确的指引下,做好身边的每一项工作。例如,我们党成立之初,也在各城市搞斗争搞暴动,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说明我们的斗争缺少一位伟大领袖。正因如此,遵义会议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渡过难关,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打败了国民党的百万大军,从而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告诉我们,斗争不仅仅是靠勇敢就能实现,也要靠每位参与其中的人,有方向有策略,才能来得最终的胜利。善乃斗争之核心也。

善与敢就斗争本身而言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缺少敢,斗争犹如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终将一事无成:缺少善,斗争犹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会在前进道路上迷失方向。敢为斗争上了发条,善为斗争装了思绪。正因如此,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强国。

作为一名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一是强化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坚持不懈地读原著学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并将所学的方法论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二是加强政治站位,拥护领导核心。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就是善于斗争的领袖、决策者,拥护他,我们的斗争才不会迷头方向,终将取得胜利。三是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扎根基层,勇于挑战自己,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而不断奋斗。我们的先辈们正是通过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传承我们党的优秀传统,继往开来,努力创造新的成果,为基层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霞美村 朱海清)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