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基层党组织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增强新时代的责任担当,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保证。
认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国不可无粮,民不可无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对于经济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粮食生产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基层党组织贯彻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禁耕地抛荒,建设高标准农田,坚持遏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
重视法治建设,健全治理体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我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乡村法治建设,一直是其努力的方向。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形成热潮,由之前的口头约定转让土地改成指导村民写协议书、承诺书,将权利义务等细节落在实处,不仅避免日后矛盾纠纷的出现,也形成了村民的“契约意识”和“法治精神”。要坚持先立后破,把好法律法规关、公平公正关、道德风险关。基层党组织要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及时形成可复制、能推广、惠群众、显成效的经验做法,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粮食安全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标可循,从而达到“国有富粮,民有足食”。
完善民生保障,改善生活品质。“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为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我国建立了惠及全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保障等其他保障制度覆盖面的扩大,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直面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新时代面临的挑战,补齐短板,优化制度安排,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改善民生保障制度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促使整个民生保障制度体系能够有效协同地持续发展。(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瓦铺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