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强调,我们必须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将法治建设常抓于日常,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认清法治体系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中华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要深挖中国历史文化,紧扣当下国情,才能将“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党的方针政策下对法治领域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历史规律为准绳,以法治体系脉络为基调,扎实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
坚持法治体系方向,营造宣传氛围。“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在全国成功推动“七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宪法宣传教育、民法典普法等重大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针对农村地区空巢家庭多、留守老人和儿童多等特点,灵活运用了喇叭、广播、标语等方式,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让“法治”思想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同时,吸收成功的法治宣传教育经验,以互相传导、楷模示范、以身试法等形式,引导全社会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明确法治体系任务,健全法治中国。“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治体系是国家强盛的“基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长远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法治”的作用,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把握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保障,准确把握“十一个坚持”,在重大问题上做到“头脑清晰”、“立场坚定”,努力建成高水平的法治中国。(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瓦铺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