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大清帝国危在旦夕,维新人士高呼“全变则强,小变则亡!”光绪帝手无寸权,维新臣赤手空拳……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无数革命士兵、知识分子以身殉志、以命酬国,大清龙旗应声而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110年后,我们重温那段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梦尘的过往,缅怀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站在巍峨的里程碑上,赓续辛亥革命精神,肩负实现“中国梦”重任继续奋发。
永葆“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为中国社会掀开了沉重的一页,至此鸦片如同洪水般流入,国民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割地赔款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经济水平每况愈下,国家主权受到肆意侵犯。1911年,中华大地上爆发了埋葬封建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黄兴、熊秉坤、秋瑾等一大批爱国志士传播革命思想,发起革命起义,组织革命武装率先发动讨袁,无数革命党人抛头洒血,前仆后继,为革命胜利视死如归,这份爱国情“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和平时代,我们的爱国不再是流血牺牲,而要肩负国之重任,把个人梦想同国家梦想结合起来。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把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奉献祖国、一心为民展现在实际工作中,以真情投入、努力拼搏来体现爱国情怀。
永葆“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就此轰轰烈烈的展开。尽管推翻割除延续前年的君主专制历经万险,尽管推翻根基深厚的清朝政府困难重重,革命先驱敢拼、敢闯、敢干,用新思想给封建制度以致命一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让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创新在任何时代都有极大的意义,没有创新,“春天的故事”不会响彻大江南北,袁隆平老先生的“禾下乘凉梦”不会成为现实,“上九天揽月”也始终只是神话故事……创新者强,创新者胜。时刻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立足实际以争做创新者、搏击者、奋进者为荣,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永葆“改天换地,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甲午战败,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革命派发出的“振兴中华”号召是走向民族复兴的壮举,一部分国人开始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中国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开始在制度和文化层面学习西方。面对列强环伺、内政混乱、国势衰微,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开始联名上书,倡导维新变法,为清末社会革命活动提供了充沛的思想资源,成为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应试的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发出“变法成天下之治”“不变则亡”的呼声。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才将能够把清王朝推到历史的坟墓里。历史上的每一次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人的奠基,需要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经验。新的赶考路上依旧需要愚公精神,目标不变,干劲不减。回望历史寻经验,立足当下善创新,慎始慎终久久为功。(李成婧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