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节俭败由奢”,奢侈浪费是败家败国的祸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尽管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没有变,仍然有数以亿计的农村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勤俭节约必须从现在抓起,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弘扬,也是我们顺应基本国情的长期立业之本。
然而,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党员、干部淡化了节俭意识,助长了浪费之风。有的认为,勤俭节约是过去艰苦岁月的特殊要求,现在提倡这个过时了;有的认为,是否节约是个人私事,只要“不差钱”,奢侈几把、阔绰几回没什么大不了;有的认为,时下国家提倡拉动消费,即使浪费一些,也是为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观念无疑是错误的。当我们抱怨空气污染、沙尘暴频繁、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同时,何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如果我们不重视节约,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就将是我们的食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
“舌尖上的浪费”不仅花费金钱、耗费精力,也丧失了大量思考工作、研究问题的时间。特别是公款大吃大喝、公款奢侈浪费,损毁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浪费了国家资源能源,加重了各级财政的负担,滋生了各种腐败,侵害了公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狠刹这股歪风。如果听任这种奢侈浪费之风蔓延,我们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和精神支柱就会被摧毁,我们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丧失,最终会影响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务必从现在抓起,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节假日,往往是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的高峰期,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从源头上堵住不正之风;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理念,坚持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才能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作风建设事关重大。把厉行节约落实到底,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民主、预算细化,一方面要打造公开透明的监督平台,特别是加强群众监督。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还要在全社会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作风转变非朝夕之功。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沈耀冉 内蒙古丰镇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