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关系着国家安危,关系着人民幸福,必须时刻保持警惕。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师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老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伟人已逝,精神长存,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袁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
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要自觉用真理武装头脑,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性锻炼,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地践行入党时面对党旗进行的庄严宣誓。更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强化创新意识,做新时代“追梦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到:“要坚持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强自立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这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继续加强农业和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滋养为民初心,永葆赤子之心。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是维持国家安全的奠基石。面对外国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袁老决心向“饥饿恶魔”挑战,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袁老一生致力于“米”的研究,致力于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上,始终践行着奉献为民的担当精神,坚守着服务人民的底色,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涵养为民心、为党心、为国强的胸怀,永葆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组织办 刘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