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学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里有英雄先烈和时代楷用生命和水所语写的神史诗;这里有先进优秀党员用行动彰显出的为人民服务特神。它们是注入心灵的一清泉,悄然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它们是一笔“精神食粮”,能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砥砺前行。
立足“红色根脉”,为理想信仰指明方向。“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中华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祟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到井岗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党的历史铸就的精神谱系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员干部要细品党史成就,强信念悟思想,为人所注入昂扬的斗志。
突出“新时代味”,用好用足鲜活素材。百年华章铸辉煌,崭新伟业已开启。中国共产党用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燎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带领中国人民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在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关键点上,不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的走过场,要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征程注入新鲜血液,突出“新时代味”,为新征程开好局。
着眼“群众满意”,推动为民办事走深走实。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优解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农”,到长征红军“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再到从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奉为一生的信仰等,百年奋斗不息,赤子之心未改。开展党史学习,不是为了让我买躺着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天成,而是要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组织办 刘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