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从党史学习中树立正确政绩观

2021-05-29 09:20:43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人常读常新;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人受益无穷。党史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述说着他们的“为官之道”。

回望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绚丽画卷激荡入心,前赴后继的英雄人物激励斗志。悍然赴死的刘胡兰,15岁的青春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生亦伟大,死亦光荣;“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的秋瑾,把生命奉献给了反对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身躯堵住枪眼的黄继光,烈士陵园那一座座无名丰碑都在诉说着先辈们的无私和奉献……

与党史蕴含的精神背道而驰的,是当下的部分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过多追求“面子”工程,过分注重考核排名,追求着财税增长、城市形象,不断透支着城市潜力,寅吃卯粮,新官不理旧账,使问题矛盾不断积压。有的领导干部不考虑当地实际,过多引进新品,忽略传统产业,认为传统产业见效慢,体现不出工作成绩。这些都是阻碍着基层建设的长远发展,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经济的巨大损失,是对政绩认识存在偏差的体现。

何为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一重要论述,为全体党员干部匡正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真正的政绩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花”出来的,更不是“虚”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领导干部应该身怀一颗奉献之心,有甘为“孺子牛”的觉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后来者打下坚实基础。一个地区、一个品牌的发展需要的是几代人不断努力,切不可操之过急。

追梦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甘为铺路人,甘作奉献者,要时时刻刻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满怀为民服务情怀,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风物长宜放眼量”,正确的政绩观必定是着眼长远的,不能过分强调速见成效、功绩显著,更不能局限于一己之私、谋求私利。(黄兴龙 中共富宁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