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缅怀袁老 秉持初心

2021-05-29 09:06:00 | 来源: 中廉在线

山河因而色变,草木为之含悲。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最大的梦想,也是他用一生践行初心的生动注脚。如今,当我们站在稻禾的土地上仰望星空时,我们应该以“做一粒好种子”来悼念心怀“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院士。

一生奉献在稻田,您怀揣着“福谋天下”的情怀。粮食是国家的命脉,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袁隆平,从小经历了灾荒战乱,那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被他深深记在心中,从此,他就立下“让中国人吃饱饭”的誓言。袁隆平最初从事的是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面对国家粮食非常短缺的现状,于是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种田”,哪怕在病重住院期间,还念念不忘稻子的长势,为了让中国人民将手中的饭碗端牢,耄耋之年的袁老仍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国家和人民是他奋斗的源泉。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一代更要学习他的精神,要树立起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继续坚守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底色,在祖国的稻田里做一粒好种子。

荣光照耀在大地,您拥有着“开拓创新”的勇敢。在都认为杂交水稻是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袁隆平先生依然存希望。1964~1965年间,袁隆平先生和很多科学家以及大量的农业人员一起去努力寻找雄性不育株,从湖南、云南到海南,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哪里有希望就去哪里。如大海捞针般,袁隆平奔走在田野,埋头于实验室,不辞辛苦、不断探索、坚持不懈,最终发现了天然的雄性不育株,这成为我国杂交水稻的里程碑事件。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从袁隆平身上汲取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梦想实现在脚下,您传承着“业精于勤”的品质。袁隆平曾说说,退休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我是90后,脑瓜子还不糊涂!身体虽然老去,但灵魂永远年轻,奋斗的人,永远散发着光芒。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不仅仅是杂交水稻,比如毒大米”就是镉大米,在应对毒大米上,袁隆平先生采取基因工程的办法对大米的基因进行处理,最后成功的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再比如,海水稻......袁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工作,勤勤恳恳,孜孜不倦。新时代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时刻强化“勤奋敬业”“孜孜以求”的意识,学习袁隆平院士“业精于勤”的品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梦想,坚守使命。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虽然袁老已逝,可他身上的这些品质,依然如稻米一般,深深滋养着我们,在科研、学习、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努力做一粒好种子,躬行实践、厚积薄发,不辜负时代的使命,秉承初心,奋勇向前!(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肖月)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