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袁老去世的消息让举国上下陷入一片哀恸,社交媒体广泛报道,无数群众自发前往明阳山殡仪馆悼念袁隆平先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袁老一生心怀人民,躬耕田野,无愧“国士”称号。
胸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壮志,他的一生始终心系人民。少年时期的袁隆平,家境优渥,本不用走上栽种育苗的艰辛之路,但在亲身经历过“饿殍遍地”的年代后,“不让老百姓挨饿”成为他毕生的追求。下农田、做实验,辛勤探索成为袁老一生的真实写照。在田间地头、在试验场地,始终都有袁隆平先生的身影,他不惧春日的风沙、夏日的骄阳、秋天的泥泞、冬日的风雪,始终奋战在一线,教人们“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解决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践行“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初心,他的一生始终造福人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对粮食需求量大。然而,刚从积贫积弱的旧社会中诞生的新中国,还没有能力让人们吃饱肚子。面对国内的艰难境况以及国外的封锁,袁隆平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杂交水稻的种植与改良,解决了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让“东方魔稻”成为世界上的奇迹。心怀对稻田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牵挂,袁老将自己化作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撑起了中国的水稻产业,彻底打败了世界的“饥饿恶魔”。
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质朴品格,他的一生始终紧贴人民。“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袁老先生的一生。他在天地间与农民共同耕种育苗,并未因自己创造了“杂交水稻”便高人一等;他在生活中亲切和蔼,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改良实验,共同探讨问题;他在群众眼中,幽默风趣,称自己为“九零后”,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袁爷爷”。
袁老用一生来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成功地让中国人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用不懈的探索研究造福着万代华夏子孙和全球人民,无愧“国士”称号!(张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