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可以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全世界所有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让世界不再饥饿。”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一位在稻田里播撒汗水的科学家,也是心怀天下的梦想家,让全世界的人都有饱饭吃,是他永远的梦想。
然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与世长辞。惊闻噩耗,举国哀痛。袁隆平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创新上,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
学习他时刻心怀中国梦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为梦想而奋斗。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理想如灯,照亮人生;理想如水,滋润征程。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年,23岁的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他呕心沥血,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写在人民群众饭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学习他践行远离挨饿梦精神,启迪中华民族实干成就伟业。梦想引领方向,实干成就伟业。“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对于中国这个曾有长期饥荒史的国家,人们对饥馑有切肤之痛,对解决饥饿的人有近乎神灵般的崇敬。“杂交水稻是中国人战胜饥饿的重要方法”,中国人的确有理由感谢袁隆平。“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学习他致力于水稻全球梦精神,助增中华民族志气、骨气、底气。一粒种子充盈了中国饭碗,精彩了世界粮食。“2018年统计国外杂交稻有7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印度、越南等,但是发达国家也有很多稻田种上了杂交稻。”当时,他认为,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5月22日晚,联合国官方微博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写道,“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斯人已去,巨星陨落。在表达沉痛哀思的同时,关键要学习弘扬袁隆平同志身上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拼搏,开拓前进。(王爱萍 中共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