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不过三岁孙子的撒泼打滚,距中秋还有很长一段时日,只得提前启动回故乡的行程。
前几天在晚饭的餐桌上,儿子不经意地问起故乡“旧村改造”的事,我告诉他,前天村书记给我来电话说,已经请人在做规划,等规划好了,交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后,再根据大家的意见作出修改,就可开始组织实施。新村建成后,会请工作、居住在外的乡亲回村子走走看看,让大家帮助出出点子,以便制定家乡新的发展规划,促进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快一点。三岁的孙子,对故乡基本没什么概念,或者说认知还十分模糊。但他听出了这话是要走出家门去玩儿,于是就很来劲,当晚便拉着我的袖子说:“爷爷,别吃了,带我回故乡”。我只好耐下心来跟他解释:“晚上认不清路,得白天”。就这样,连续好几天,只要见到我,就吵着闹着让我带他回故乡。如果我不搭理他,就在地上打滚哭闹,一副不达目的就不罢休的“呆萌”模样,让我忍俊不禁,觉得既可笑又可气,还真拿他没办法。
趁着儿子周休,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让儿子开车,送我们爷俩回故乡。小家伙兴奋得脸蛋通红,扒着车窗,目不转睛地看着车窗外的景色,还不忘时不时发问:“快到了没”?进入家乡地界时,风儿仿佛变得十分温顺,从车窗外吹入,带着稻禾的清香,让我顿时心旷神怡!觉得我的身心从未像今天这样,和家乡贴得这么紧,简直已经融为一体。
进村时,三哥按我的电话预约,早早地站在家门口等候。三哥的家靠山而建,是一幢三层的乡村别墅,依山傍水,显得典雅端庄!让我这久居城市“鸽笼”的人,内心不由生出些许“妒意”。别墅门前的庭院,打理得十分妥贴。对门的走道,一米来宽,青色的石板铺砌,即使雨天出入,也没湿鞋之忧。走道两边,一边栽种着各种兰花,一边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围墙边角,还开凿一口暗井,上边装着马达,随时都可把水抽到水塔,再通过水管以喷灌方式,浇灌花木和蔬菜,俨然又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小庄园,现代得让我羡慕。周围邻居的房子,大小规格一样,个别的也有是两层楼的。只是外观各俱持色:根据主人的喜好,粘贴的磁砖,有白色的;有桔黄色的;也有枣红色的……我心存疑惑:都建新房子了,还要啥“旧村改”造?三哥告诉我,乡亲们都把新房子建在外围,老房子裹在中间,这叫新村包围旧村。“旧村改造”,就是要折掉老房子,开劈公共场地:要有乡村公园,健身场地;蓝球场,羽毛球场;养老院;乡村戏台及广场;要拓宽乡村道路,实现路面硬质化;还要有绿化地……我心里想:这些设施健全好后,家乡与城市不就没有差异了吗?我忽然想起,前次见到一位镇领导,听他说,上级已把故乡划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列,“具体方案”已经出台,很快就会动工开建。这个消息,让我内心充满兴奋,但也觉得“很快”也得二、三年吧?!没想到现如今工作效率这么高,竞然这样快,这么实锤!纸上的规划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乡村道路四通八达,道路两边的绿化带,树木已全部成活,乡村戏台暨戏台前广场也已经建成,而且供夜生活的电器设施配备齐全,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可以看戏、开大会,供乡亲们跳广场舞。听一位村民说,村子里的旧房折除已进入攻坚阶段,村干部们正分头开展动员工作,旧房拆除后,养老院和老年食堂就要开建。村里一位在外创办实业的乡贤,已答应出资,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天三餐免费用膳。家乡焕然一新的气象,无论是硬环境或软环境,变化之快,让我在吃惊之余,油然生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的感慨。
三嫂是个紧心性的人,做事麻利、爽快。不一会功夫,一顿丰盛的午餐就上桌了。有豆腐炖猪肉,糖醋排骨,清蒸黄翅鱼,鲢鱼头汤,还有自家庭院栽种的各种菜蔬……满满地摆了一桌。小孙子丝毫不见外,我还来不及招呼,他就上座了。三哥笑着说:“毕竟是自家的骨肉,一点儿也不生分”。三嫂疼爱地不断为他夹肉、夹排骨,还细心地为他剔除鱼刺。小孙子很享受这份待遇,心安理得地吃着三嫂为他夹送的各种美味。只是在我的教授下,才“三祖母”,“三祖母”叫得很欢,惹得一家人不停地夸赞。
午餐后,三哥因有人来电话求购“火龙果”,顾不上午休就赶往果园等待买家。我培着儿子、孙子在家和三嫂聊家常。三嫂知道我嗜茶如命,特意为我泡上一壶上等的“肉桂”岩茶。我让儿子从车上取出送给三哥家的礼物,一条“中华”烟,给三哥的,一条羊绒围巾,给三嫂的;两个带背带的“旅游壶”,分别送给两个爱旅游的侄子;二个书包、文具盒也分别送给我的两个小侄孙。三嫂嗔怪我乱花钱,坚辞不受。我也不容分说,斩钉截铁地说:不收下,我以后决不再踏进家门一步。三嫂终于服软退让了。
由于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不用家人培同,带着儿子、孙子,徜徉在熟悉的故乡土地上。我们走进了最俱家乡特色的龙眼果园。果枝上挂满还未成熟的嫩黄色果实。小孙子知道这是水果,却浑然不知尚未成熟,抢先一步摘下一颗,也没剥壳就直接往嘴里送,苦涩得呲牙咧嘴,让我们父子笑得前仰后后合,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声,我告诉孙子,还得等到新学期开学,龙眼才会完全成熟,到那时,龙眼就会又香又甜。一转眼,小孙子就把刚刚苦涩得嘴巴张不开的难堪忘得一干二净,搂着我的大腿说:“爷爷你回来时一定要带上我”。我被逗笑了。
走出龙眼林时,孙子脸上显露出疲态,不听话的眼皮,瞇成了一条缝,小身子一直往我怀里歪。我对儿子说,本来我还想在田野里走走,闻闻弥漫在田野中禾苗清香的味道,感受一下与城市不一样的家乡清新气息,听听充满其中的故乡律动音符:比如,乡亲们在村口地头的高声言语;又比如,黄昏时分田野中远近池塘的蛙鼓声声……让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乡音,来慰藉一下我多年漂泊在外的风尘,这是我渴望已久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到村书记家坐坐,了解、展望一下家乡未来的远景。这样的行程,才算圆满。可是,孙子经受不了这样长时间的折腾,累困了,没办法再继续待下去了。还是回去吧,留点回味给以后。儿子同意了我的意见。
带着一车子三嫂装进去的自家出产的果蔬,带着对故乡巨变的惊叹与一腔无限的眷恋,车子已经发动,冒出一缕若有若无的白烟,飘在家乡的空间……我眼眶湿润了:“别了,故乡;别了,亲人!很快,我还会回来的”。(叶庆生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老干部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