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脚踏实地振兴乡村,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03-24 13:05:27 | 来源: 中廉在线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它不仅有经济层面的发展要求,更有除经济之外的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要求。自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包括精准脱贫攻坚、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种战略路径逐步推进,近几年,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经济相对发的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建设相较于过去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变化,这不仅体现在农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经济建设层面上,更是体现在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精神建设层面上。

在驻村期间,通过走访调研多个不同社区不同村落关于建设思路、规划、招商引资、在地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横向比较村(居)的乡村振兴情况,边听边看边学边思考边总结,针对现阶段的乡村振兴主要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现阶段很多农村发展进程缓慢甚至发展不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缺乏发展商品经济思想。农村主要以作物种植、养殖业为主,近几年养猪业、渔业养殖、牛蛙养殖相继退养,为环境保护让路、为征地拆迁项目发展让路,养殖业的规模、数量都有较大下降,而农业分布分散、种类也分散,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由此导致村庄集体经济水平上不去。面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村集体要整体规划、另谋出路。立足村集体现有资源,重新整合规划,努力引进对接外部资源,转变思想、创新观念,带动群众,盘活集体资源。一方面解决村集体成员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又形成合力发展壮大商品经济,由此才能带动村集体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壮大之路。

二是现阶段部分农村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还存在大批的低学历甚至是文盲半文盲的群体,小农经济基础也极大地制约了上层建筑的发展,村集体的精神文明水平有待提高。对此,很多人的思想是经济发展起来了就等于精神文明水平提高了,或者是总想着等大家都富有了再腾出手来搞精神建设。这两种思想都是行不通的,像习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切不可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我们需要的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有机结合,同步推进。要知道,精神上的“贫困”比经济上的贫困更可怕。因此,在农村要坚持移风易俗,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引导群众爱国爱家、文明礼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现阶段,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在振兴乡村中,一手抓规划促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素质,才能走向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叶素芬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瑶头村)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