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人民”“人民群众”总是出现次数最多、频率最高。因为党和国家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苏区老区人民提供的“井冈山”“延安”等宝贵根据地,离不开少数民族同胞的“彝海结盟”,离不开“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更离不开亿万人民对党的拥护和支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政党,自然也知晓“人民”的恩情,所以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得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
站稳人民立场,补齐民生短板。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告诉了我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秦始皇为保家卫国修建长城,但却横征暴敛,强抓壮丁,遂人民推翻了秦朝;隋炀帝为打通经济动脉修建“京杭大运河”,但却不顾民生,强行上马,故人民也推翻了隋朝。惨痛的经验警醒着后人,政策初衷虽好,但政策开展的具体方式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群众当中,做人民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意,惠民生”,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忌项目“假、大、空”,根据人民群众实际需要,行之有效补齐民生短板。
发挥组织优势,破解民生难题。“紧密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党取得一切成就的坚实基础。村级党组织作为党离群众最近的窗口,承担着维护党的形象,夯实党的领导,成就党的事业的重大职责。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优势,就是抓好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建设,就需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恰逢今年是换届选举之年,选好村级党组织的“领路人”尤为重要。作为基层干部,要加强换届选举监督,为人民群众把好村级党组织“人选关”,选出真正能带领群众谋发展,解难题的“领头雁”,依托村级党组织的优势,推动乡村振兴落实落细,切实解决一些矛盾较大、群众较为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
发扬党员先进,办好民生实事。张思德、雷锋、谷文昌、焦裕禄、杨善洲、张桂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从不缺少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词,他们用生命铸就了精神丰碑。他们的精神品质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做好党史学习,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特别是要在党史中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学习他们的为民情怀、无私品格和实干精神,切实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扬党员的先进性,为人民群众办好民生实事。(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党工委 吴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