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创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形势中,更要做鼎故革新的筑梦人,激活新生力量。
一、创新意味着勤思
正如《论语》中所记载,子夏通过勤思,从不同维度将《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涵义加以阐释,赋予这句话以新的生存活力,也加深了自身对修身之道的理解。可见,勤思是创新的根本来源。新生事物每日都在孕育、涌现,要有发现创新的先进思维,激发难以想见的坑可能性。要善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基层工作,将工作从多维度进行把握,摸索新的解决模式,提供新路径。创新不仅是突破了工作发展瓶颈,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因为追梦,所以创新,因为创新,所以追梦。善于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多做“老树新枝”的文章,让创新充分涌流。
二、创新意味着攻坚克难
我国现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面临深化改革攻坚期,在这样的变动不居的时代洪流中,唯创新者胜,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要放开思维缰绳,打破思维定势,从长远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
三、创新意味着开放
要涵养“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充分挖掘群众的智慧,对于群众的新做法,要加以肯定并善于学习,激活创新活力,让发展新动能快速壮大,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集聚众人涓滴之力汇聚成“创新引领发展”的洪流。
要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增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底气,突破发展瓶颈,去掉“卡脖子”的障碍,解决好基层的“矛盾窝”“荆棘路”,铆足干劲,力争上游,勇立潮头,让处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处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人民政府 饶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