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经历了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繁荣经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成为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我们民族团结的根脉,是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就必须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是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力量之源、希望所在,今天中国的青少年,正是明天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担当者,所以要抓早抓小,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实际,加强青少年的文化启蒙让广大的青少年不断汲取中华文化营养,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树立文化自爱,进而将文化自信植根于心,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打牢青少年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根基,真正成为建设祖国和民族复兴的后备队和生力军。(丁露露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