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学史力行为民办事谋福祉

2021-03-23 08:38:25 | 来源: 中廉在线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初心实践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讲奉献、比作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办实事的前提是听民声。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办实事”就成了搞花拳绣腿的“无用功”。坚持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往哪里推进,通过建立联系点、设立党代表接待周、与群众结对子,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畅通群众意见诉求表达渠道,开通服务热线、开设“三问”专栏、开展座谈访谈、设置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集群众对就业、医疗、教育、养老、城市治理等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建立“心愿清单”等形式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

办实事的关键是聚民心。办实事不能变成夸夸其谈的“客里空”,要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开展“我帮你”“承诺践诺”“亮身份”等活动,下沉到村落院坝、田间地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唠家常”“话冷暖”,在送去生活必需品的同时送去党的政策和关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下沉到社区楼宇,整治环境、科普知识、化解矛盾,营造凝聚民心、友爱互助的浓厚氛围。

办实事的重点是解民忧。不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就成了穿上“马甲”的形式主义。要紧盯群众反映的问题、表达的诉求,对“心愿清单”分类管理,把任务分流至具体部门,围绕困扰群众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把脉问诊”,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措施,真刀真枪解决实际问题。及时通过社区公告板、电话短信、“两微一端”,公开事项进展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对群众不满意的进行“回炉”“补课”,真正把“心愿单”转化为“成效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韩笑)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