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国际和国内局势、牢固树立正确政治方向的视角;作为一名新晋公职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明确了工作原则、工作纪律,时刻提醒我们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将为人民服务内化为工作理念;而作为一名法院队伍的新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为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作为一名普通的法院工作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我们从更贴合国情的角度更深入理解司法机关的职能和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立足司法职能参与社会治理,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不仅给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认识论上的引领,更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认识论:有担当、有情怀
作为一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首先要有担当,才能做到遇事不退缩,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在人民法院的日常工作中,被告无法送达、案件事实复杂、矛盾尖锐等问题时有发生,在面临调查手段有限等局限下,如何探索新途径、创新新工具、发现新线索,都需要担当意识才能有所作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快解决案件当事人的纠纷,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开展线上庭审模式,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反应速度,完善设施设备、学习操作事宜,不将疫情影响作为推诿的理由,而是勇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其次要有情怀。我们怀揣着法治之梦从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期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更要坚守初心。在很多人看来,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繁琐且枯燥,还要面临很多或者无理取闹或者难以调和的纷争,琐碎的日常极大地考验我们的耐心。坚定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帮助我们以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真正做到甘之如饴。
方法论:朴素务实,求真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具体到日常工作中的要求就是:抓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一方面,法律程序的严格性要求我们养成留痕的工作习惯,另一方面,留痕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脚踏实地的工作要求。作为对接人民群众的窗口单位,人民法院深刻影响着群众对于国家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更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模式。体制上,我院不断探索繁简分流、诉源治理,细节处,推出网上立案、缴费二维码、银行胜诉退费确认单等举措,从一点一滴,不断简化当事人诉讼的时间成本。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专题,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要牢记围绕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 黄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