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民之所需,政之所为”,基层一线就是一所“大学校”,人民群众便是我们的老师,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真正做到“身入”并且“心至”,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方能凝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力,形成一马当前、万马奔腾的磅礴局面,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年轻干部当“心”系群众,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只有扎根基层,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与群众心贴心交流,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群众才会跟你“掏心窝”“讲真话”,方能准确掌握群众的所需所思所想,才能从基层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作决策、办事情,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使各项工作符合群众的意愿,得到群众的认可,凝聚民心。
年轻干部当“师”从群众,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最好营养品。年轻干部任何时刻都不能忘记我们来自群众,我们依靠群众,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要更加主动的凝聚群众智慧。尽管对于刚踏出“高校门”的年轻干部来说,脱下西装换农装难免会有些“包袱”,但是为官为民不为名,这就要求我们要放下身段,走出办公室,进农家、下田头,把向群众学习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戒骄戒躁,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站稳人民立场。
年轻干部当“身”入群众,不断强化为民宗旨。基层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开展工作的第一线,基层干部要时刻保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敏感度,将群众装进心里,将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入基层不知群众疾苦”,但是在基层,也不乏存在基层干部不解上级文件和政策意图,曲解其意执行,导致基层群众怨声载道。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不仅要身在基层,更要“身”入群众,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强化为民宗旨,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将思想与群众同步,才能真正成为群众可以依赖、值得信任的勤务员。(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郑墩镇人民镇府 邱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