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鎏金,岁月涟漪。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在这重要时刻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回望过去的一百年里,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只有顺应变化,不断革新,才能与时俱进,避免被历史潮流所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重要时刻,我们要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将这一成果向乡村振兴转化。如何用好乡村振兴路“计算机”的“CPU”、“内存条”、“适配器”是其中的关键。
用好振兴“CPU”,引领走出乡村“致富路”。“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这是焦裕禄的一句名言。乡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好似计算机的“CPU”,“CPU”好不好,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整个乡村的致富和发展。经过多年的选派工作可以看出,党中央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决策完全正确,他们了解国情、民情、乡情和农情,在产业发展、村庄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起到引领作用,不管大事小情,都能深入群众家中,面对面听取意见,及时解决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他们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领全村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用好振兴“内存条”,引领跑出乡村“加速度”。“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CPU”能力再强,“内存条”跟不上,同样无法发挥“计算机”的能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科技特派员、乡村金融助理、流通助理和基层党群工作者等队伍,用好乡村振兴大学堂、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等阵地,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持续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根“内存条”上发力,才能快速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加速度”。
用好振兴“适配器”,引领绘出乡村“新画卷”。“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体现人民对宽裕、安乐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充分调研和规划乡村发展,注意乡村可利用、可开发的功能差异。一村一策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适配器”作用,逐步形成多种生产功能、居住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发展功能、文化功能。有效提升乡村振兴的适配性和能力,走出多元化的新路子,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中共顺昌县委组织部 赖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