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到,2021年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度,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但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走好新征程,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具体谋划,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狠抓产业发展。当前,各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乡村劳作的收入不足以满足家庭开支,不得不外出务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想要绘好乡村振兴蓝图,产业支撑是关键。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深入考察,寻求当地适合的产业,千万不可盲目引进。选好合适的产业后,不仅要做好初期的规划,更要注重发展的过程,如何经营管理,如何避免资源的浪费,如何提高效益确保收入和可持续性,都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可以先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产业,然后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只有我们产业发展成功了,能够真正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才能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相对于城镇,农村的基础设施要相对薄弱许多,要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今后,我们还要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的规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入户电路的改造,村卫生室的强化。推动5G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的建设。让群众出行、就医更加方便,生活环境更加美好,联通世界更加便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兴建文化馆、图书馆等,让百姓的业余生活不只局限于打牌、看电视、玩手机等,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阅读书籍,这不仅丰富了百姓们的生活,还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大宣传,提升文化修养。乡村振兴不止是物质上的丰腴,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丰富。可以组建一支专业的文化、法律宣讲团队,定期到各个乡村进行演讲、表演等,即丰富了百姓们的业余生活,还增长了文化知识,提升了法律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大多数人的精神空虚、引导百姓们的精神面貌不断积极向上,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乡村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奋勇前行。(贵州省镇远县㵲阳镇人民政府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