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全国两会期间情真意切的讲话,把保卫人民健康作为心头大事,彰显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定信念。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打响了一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人民战“疫”。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摆在共产党人奋斗目标的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保卫人民健康,为实现全面小康筑牢人民安全的基石。
保卫人民健康,需未雨绸缪,应有“治病于未有之际,消患于未乱之时”的风险防范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促使全国上下更应拧成一股绳,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突发问题的风险防范能力。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表现出一些短板,基层农村疫的情防控能力相对薄弱。要强化风险防范能力,必须抓住重点,补短板、堵漏洞,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构建网格化应急联动机制,对潜在问题常怀谨慎之心、底线思维,不可麻痹大意,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预警。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覆盖,实现城乡互动、共同防范、共同发力。
保卫人民健康,需见微知著,应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分析研判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全球蔓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慎终如始、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及其他潜在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加强风险分析研判能力,把危害人民健康的风险及时扼杀、及时遏制。分析研判重大卫生安全风险,要强化前瞻意识,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心中有数,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把握规律,对症下药;要全面把握总体形势,多维度、多层次分析潜在风险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各级政府部门综合研判机制,成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晴雨表”,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将风险消除在“腠理、肌肤”阶段;要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整合各方资源进行排兵布阵,切实为保护人民健康科学施策。
保卫人民健康,需举一反三,应有“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的科学遏制能力。在应对重大卫生健康问题时,如何科学遏制风险蔓延是关键。科学遏制,首先要向从科学中找答案、找方法。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科学应对重大卫生健康问题,首先要建设科学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基层农村的贫困地区是遏制重大卫生健康问题的难点,要不断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大贫困地区重大卫生健康疾病的综合防控和救治力度,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科学应对,离不开人才。要深化医疗卫生科研改革,培养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不断强化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演练,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当好防范化解重大卫生健康问题的“守门人”。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风险防范能力、分析研判能力和科学遏制能力,筑牢民生根基,兜住民生底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要使“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需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引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护人民健康,保卫人民安全,筑牢全面小康路上的安全基石。(龙岩市武平县大禾镇党委 饶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