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从阅兵仪式中汲取奋进兴国之力

2025-09-10 15:39:08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街道仁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9月3日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其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向世界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崭新风貌和强大实力。受阅官兵步伐铿锵、军容严整,先进装备威武雄壮、气势如虹,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时代风采。这场视觉盛宴不仅是对国防力量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精神洗礼课,让亿万中华儿女从中汲取到强军兴国的磅礴力量。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军歌嘹亮响彻云霄。阅兵仪式作为国家意志的庄严表达,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从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从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到抗日战场的浴血奋战,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军魂。

传承军魂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军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体现为对党绝对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阅兵仪式上,受阅官兵目光坚毅、步伐整齐,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听党指挥”四个大字不仅镌刻在军旗上,更深深烙印在每一名官兵的心中。从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人民军队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和平年代,从抗洪抢险的子弟兵,到抗震救灾的最美逆行者,从边防哨所的忠诚卫士,到维和战场的和平使者,人民军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阅兵仪式中感悟军魂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要学习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弘扬纪律作风,锤炼过硬本领。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阅兵仪式上,受阅部队队列整齐、动作划一,展现出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每一个标准的军姿,每一次精准的转体,每一步坚定的行进,都凝聚着无数次的刻苦训练和严格要求。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正是我们在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五统四性”,从“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到“四铁”过硬部队建设,人民军队始终把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正是这种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锻造出了一支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任务的钢铁之师。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军队帮扶干部严格执行纪律要求,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在科技创新前沿,军工科研人员以严谨细致的作风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抢险救灾一线,子弟兵不怕苦、不怕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过硬作风。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学习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作风,在各自岗位上锤炼过硬本领。要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要以过硬的本领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现大国担当,维护世界和平。阅兵仪式不仅展示了国防实力,更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和平担当。受阅的维和部队方队、海军陆战队方队、空降兵方队等,都承载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神圣使命。中国军队走出国门,不是为了争霸称雄,而是为了履行大国责任,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护航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从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到开展军事交流合作,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学习人民军队的大国担当精神,在各自领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阅兵仪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精神风貌;阅兵仪式是一本教科书,教导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领悟阅兵仪式蕴含的深刻内涵,自觉传承军魂精神、弘扬纪律作风、展现大国担当,把从阅兵仪式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我们以阅兵仪式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任培培)

责任编辑:张琳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