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处理好“三个关系”,建设牢不可催的“精准问责大厦”

2024-05-24 09:40:06 | 来源: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人民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精准规范,既防止问责乏力,也防止问责泛化”。处理好“思想和能力”“一般和特别”“治病和救人”的关系,方能建设起牢不可催的“精准问责大厦”,让基层干部既在纪律上“管住身心”,又在事业上“大展拳脚”。

处理好“思想和能力”的关系,审慎专业,浇筑精准问责“根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思想和能力的重视自古有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不可偏颇。纪检监察干部作为问责的执行者、经手人,尤其要处理好“思想和能力”的关系,以绝对审慎专业为精准问责筑牢基础。要对掌握的权力常怀敬畏之心,强化思想自觉,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自我加压,更加审慎行使权利,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切不可心怀侥幸心理、结果主义,搞“差不多就行”的“快刀斩乱麻”式办案。要加强纪检监察本职工作知识学习,同时对涉及财政、招投标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广泛涉猎,既挖掘“理论深井”又扩大“知识半径”,才能在涉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问责中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处理好“一般和特别”的关系,把握重点,搭建精准问责“框架”。问谁的责,问到什么程度,是问责的重点。一方面,要坚持原则,规范执行问责程序,制定“时间表”,明确“流程图”,严格落实问责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既聚焦基层干部执行不当、落实不实问题,也兼顾领导干部决策失误和指导不到位的责任,让每一个干部感受到问责的权威严肃和公平公正,让每一个问责案件经得起“回头看”的“逻辑敲打”和“思维验证”。另一方面,要问在“关键节点”,当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就及时指出,让其“红脸出汗”,知畏知止,防止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个别性问题演变成普遍性问题;要考虑“关键变量”,研判是否存在容错情形,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落实纪律里的“紧箍咒”和“护身符”,真正体现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的高度统一。

处理好“治病和救人”的关系,惩前毖后,安装精准问责“明灯”。明灯在黑暗中照亮方向,指引人继续前进。问责就要问出这个效果,要帮助犯了错误的干部“迷途知返”,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回访教育,了解其思想动态、心理波动,引导他们重拾信心,痛改前非,“重新站起来”,而不是“一问了之”“打入冷宫”。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纪检监察干部在办理涉犯错误干部的案件中,要练就“一叶而知天下秋”的眼力,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个别看到普遍,分析总结,举一反三,为所在单位和部门作出精准的“政治生态画像”,及时开展“一对一指导”,填补“制度漏洞”,严密办事流程,达到“查处一案,整顿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杨易)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