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的重要文章《让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强调,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也为我们指明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内需的拉动。而内需的源泉,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激发内需潜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只有经济发展了,我们才能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民生领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经济发展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民生为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民生福祉水平。同时,要加强扶贫攻坚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要以民生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坚持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要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蓝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