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于民是我党不变的初心使命和本质要求。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运而生,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群众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标准要求逐渐提升,对社会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还存在服务功能发挥不到位、机构行政审批存在局限、网上业务办理率不高等不足之处,在开展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强化完善。
一是有效整合资源,确保运行保障。一是加大投入,落实建设保障。县级财政统筹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和中央、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以及自身收入,支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并保障其正常运行;相关部门在设备设施和经费保障方面给予支持,稳步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二是乡镇要盘清盘活现有办公场地和国有闲置房产,充分利用好乡镇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后的原有服务场地,统筹资源、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建好阵地。
二是抓好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选优建强便民服务队伍。选派政治思想优、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窗口工作,保持窗口工作人员相对稳定;定期组织业务和服务能力培训。二是建立健全便民办事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要单独建立健全考勤、考核、奖惩和问责追究等管理制度,并推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办事制度,推动内部管理标准化。三是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做到“业务熟、坐得住、别分心、受得了、不生气、常微笑”,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服务,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三是提速增效,实现高效便民。一是梳理便民服务下放事项。针对乡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多的状况,行业主管部门要紧贴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惠农服务需要,将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下放到乡镇,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二是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要全面开通网上受理审批,提供“零见面”服务,通过申请表转化为电子表单、电子材料、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方式逐步减少申请材料,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刘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