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进行,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借鉴运用好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以事业所需、群众所愁、人民所盼为方向,坚持学和做相结合、查和改相贯通,“三步走”有力推进各项重点措施,让第二批主题教育真正“落地见效”。
迈稳凝心铸魂“第一步”,在字斟句酌中推动理论学习“高质高效”。抓实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是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的“第一粒扣子”,任何环节都疏忽不得,大意不得。理论学习不仅要找准方向、把握节奏,还需要时刻拉紧神经“上发条”、找对方法“配钥匙”。为此,各单位要精准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列出“书单”、指明“计划”、框定“目标”,通过党工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个人自学等形式开展学习,让党员干部在逐句研读、反复揣摩中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思想偏差,在字斟句酌中推动理论学习“高质高效”。同时,党员干部自身也要将理论学习“置顶”,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要包括应知应学应会的必学读本和涉及本单位本领域的理论成果,并细化到周、落实在日,充分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用好“班前一刻钟”“睡前一小时”,对照学习计划及时跟进;多对自己提“三问”,把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思所相结合“三会一课”进行集中交流研讨,将个人学习融入集体学习,在集体研讨中检验学习成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一思想的“定盘星”、推动发展的“指南针”、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找准问题导向“第二步”,在见微知著中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找实找准,牢记以人民为中心,时刻以群众需求为“靶心”,才能精准破局,不让调查研究做无用功。把根源挖深挖透,要深入一线开展蹲点调研,多到田间地头、板凳炕头,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关心群众的“操心事”和“烦心事”,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拉近距离,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心里话”,摸清摸透群众的急难愁盼,发现和掌握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的“活”情况、真问题。详细梳理围绕工作主线的重点问题、“悬而不决”长期搁置的难点问题、群众“急难愁盼”的迫切问题,党员干部要下沉一线、深入基层,坚持问题导向,问需、问计于民,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多开展“点题式”调研和正、反面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搜集信息,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走访,要坐得住群众家中的“冷板凳”,看得到放在暗处的“破篓筐”,真抓实干反复打磨出经得住“推敲”、真正反映民生的调研报告,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同时,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要“趁热打铁”,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调研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因地制宜地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办法举措,努力将其变为效果清单,在见微知著中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
下足破题解题“第三步”,在以干促变中推动整改落实“终端见效”。主题教育要真抓实干,就需要提升检视问题、整改问题的能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着力以改增效、做到刀刃向内、真查真改,才能确保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把“改”字贯穿始终,坚持立行立改,对排查出的问题靶向治理、对症下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进行整改,在紧抓不放中形成合力,推动从“发现问题”向“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多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深度检视剖析,对照检查,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不能听风是雨、凭空做大声势,而是要找准切入口,细化问题清单,深度查摆不足,让问题在心里有数。同时,要注重“当下改”与“长久立”,把建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长效机制列入建章立制清单,对反复出现的“疑难杂症”找到自身顽固病根,下苦功整改,将问题的源头牢牢拴住,才能耳聪目明,从“脸上烫”变成“筋骨壮”,根本上去除“沉疴新疾”,在以干促变中推动整改落实“终端见效”。(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