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23年高考落下帷幕,高考语文作文话题再度引发“围观”,其中《全国高考乙卷》作文中一则材料提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雷锋也曾说过,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笔者认为,其中传递的真理,诸多情况下适用:干部与干部之间互帮互助,有助于工作提质增效;干部与群众之间齐心协力,能够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不同地区交流互鉴时尊重差异,则有利于实现和平发展。
种“互帮互助”之花,迎来“提质增效”的春天。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要注重团结协作,年轻干部尤其如此。一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可以通过“传经验,教方法”的方式,帮助年轻干部补短板、强弱项;使团队工作能够事半功倍。二是年轻干部之间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能够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集思广益,共克时艰。三是不同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增强部门联动,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高效开展工作。这不仅是干部、部门之间相互奔赴的善意,也是工作提质增效的一个妙方。正所谓“谁好心的给一个迷途者指明了道路,甚或向用自己的灯点着了别人的灯,那样别人的灯亮了自己的灯也一点没有变暗。”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年轻干部们互帮互助,共同推进。
种“干群合力”之花,装点“乡村振兴”的春天。干部和群众的关系犹如水和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它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竖起一道“墙”,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消耗着党群干群鱼水情。因此年轻干部在投身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要密切联系群众,汲取群众的智慧,发动群众的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自2021年起,云南省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各地区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村民群众等多方力量,结合各地自然,人文等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召开乡情恳谈会,广泛听取民意,共同编制村庄发展规划,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当前,云南各地呈现出新气象,谱写了乡村振兴新华章。如果干部之花一枝独秀,那么春天无疑是单调的,只有群众之花遍地盛开,才能共同装点“乡村振兴”的春天。
种“尊重差异”之花,呼唤“和平发展”的春天。习总书记曾说:“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因而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不仅世界各国的文明存在差异,不同的地区或部门之间也是如此。因此在对外交流中,一方面,年轻干部要协助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绚烂花朵,也不夺取不同政治制度的养分,尊重差异,让不同的文明之花共同绽放。另一方面,年轻干部应根据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吃透政策精神,贴近实际,不搞一刀切。针对不同的政策细则,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世界因丰富而精彩,因多元而美丽。可以说,理解不同,尊重差异,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题中之意。(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