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更应乘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继承好这一党的传家宝,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当好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基层“调研人”。
因“谋”而备,当以“未雨绸缪”之思,把好调研研究的“航船舵”。在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后,绝大部分干部都能深刻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但想要做好调查研究并不容易,“去哪里看、看什么、怎么看”“找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变成了摆在调查研究案板上的关键命题。答案便是,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把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引领调研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报告中所提到的十二个立足实际、直击要害的方面,勇于和急、难、险、重的问题“亮剑”,找准问题中的切入口,仔细研究、认真谋划,在谋而后动的过程中让调查研究更具针对性、更有代表性。
因“实”而兴,当以“真抓实干”之势,打破调研研究的“中梗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绝不是赢得胜利的捷径,满嘴道理也不是解决群众需求的良策。正如李强总理在出席“两会”记者发布会时说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要深刻意识到调查研究这一重要命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办好的事情,要认识到避免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等形式主义的重要性,要坚定地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坚持实践的标准,深入基层一线,主动自觉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再反馈以提升自身破除“中梗阻”的能力水平。
因“新”而变,当以“对症下药”之道,用好调研研究的“万花筒”。《之江新语》中写道,“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党和政府在长期的尝试与实践中,面对复杂、多变的调研情况,通过具体分析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面对诸多情景,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研方式,这要求我们既要聚焦老样式,将问卷调查、蹲点调研、案例分析、专家调查、信息比对等方法熟记于心;又要将学习新能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运用于行;更要紧盯新形势,守正创新、因地制宜地不断拓宽调查研究新方式,从而提高调查研究效率,真正解决群众所需、群众所盼、群众所想,让调查研究成为“从群众来到群众去”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林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