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晚小品《坑》中,沈腾刻画了一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一时成为热议话题。这种“躺平式干部”的存在,极大的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破坏了干群团结,不利于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相背而行。笔者认为,要让“躺平式干部”无处容身,必须打好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纪律监督、完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的组合拳。
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从“躺平”中“起身”。一是要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下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选择“躺平”,究其原因还是群众观念淡薄,理想信念缺失。要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深入领会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摒弃“摆盆景”等形式主义思想,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弓下身子,虚心好学,努力提升服务能力。面对群众诉求,要想办法协调解决,不会解决的,及时向相关部门咨询,不能因为怕麻烦、怕困难而把群众拒之门外,努力使服务能力跟得上趟子。
强化纪律监督,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加强日常监督和警示教育活动,把事前监督做到实处。对于有“躺平”倾向和“躺平”行为的干部,采用谈话提醒、函询等方式及时提醒,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避免误入歧途。对于“一躺了之”,无视纪律的干部,绝不能听之任之,要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并严肃问责,不搞“避重就轻”式问责和“做做样子”的假把式。
完善激励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一是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畅通干部沟通交流和晋升渠道,让党员干部不愿“躺平”。以正向激励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评价好的党员干部,要及时奖励,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上优先。二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春晚小品《坑》中沈主任所说的“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观念值得我们深思,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错误界限,制定错误清单,明晰纠错程序,让党员干部从不敢干到大胆干,解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针对“躺平式干部”的问题,很多部门都在下大力气整治,推动了党员干部队伍的不断优化,也逐步完善了干部管理制度机制,让“躺平式干部”无处容身。但这不仅是某一单位、某一部门的职责,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在这个过程中能彼此借鉴可行有效的经验做法,不断推进党员干部勇挑重担,成为群众愿意信任的“知心人”。(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盐源镇 宋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