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全域开展绿美乡村建设,力求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一些地方绿美村庄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笔者认为,绿美村庄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要坚持因地制宜、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其首创精神和内生动力,谨防官方“大包大揽”“包办代替”,避免乡村“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才能实现乡村时时美、处处美。
明确角色定位,破解“全程包办”。在绿美乡村建设中要明确政府、社会和群众的角色定位,保证群众主人翁的地位不动摇,多给群众赋权、放权,尊重群众意见建议,让政府、干部从传统的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激励者,负责引导带动、把控方向,摒弃官方包办一切、强迫命令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建立健群众全主导和参与机制,改变“基层干部累死累活干、群众却在一旁看”的“角色错位”。要通过政策支持、宣传教育等方式,激发群众转变观念,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提高其责任感、认同感、参与感,推动绿美村庄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突出个性特色,破解“千村一面”。绿美村庄建设没有特定模板,不必贪大求全,不能搞“一刀切”照搬城市模式,要结合当地实际,挖掘每个乡村的特色并加以建设,才能打造出有别具特色的绿美村庄。要切实瞄准绿美宜居的目标,结合本地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时代要求,差异化推进绿美村庄建设。要立足于群众的长远需求,科学精准规划指引绿美村庄建设,坚持一村一个模式,一村一个主题,注重结合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保留其乡土性、多样性,不做随意刷墙涂画、秀展牌等“人为造景”的表面文章,让村庄保持“本美”,防止千镇一面、千村一样。
坚持分步推进,破解“一哄而上”。绿美村庄建设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时时事事,绝不能只顾一时之美、外在之美,层层加码追求进度,而要统筹兼顾乡村“面子”和“里子”,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分步推进,激活村庄资源,将乡愁、乡韵、乡风融为一体,做到村庄规划落实管用,村庄风貌各具特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保持乡土风貌风味,延续乡韵乡愁,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绿美村庄。
绿美村庄建设要有自上而下的主动引导,也要有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凝聚起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才能提升绿美建设精细化水平,才能让村庄一直绿美、永久绿美。(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委组织部 王府琼)